人們總喜歡背起行囊,搭上飛機,在異鄉從未生活過的角落駐足。看著眼前那些常在雜誌或明信片上出現的知名景點,我們興奮地留下了比著勝利手勢的照片。反倒是離家近在咫尺之遙,外國人不辭千里也要造訪的觀光勝地,永遠是我們心中認為可以「下一次」再找時間去的地方,然而,這個下一次卻總是沒有出現。我有時會想,離開我們熟悉與生活的這個城市,難道就是旅行的意義?
##CONTINUE##數年前,我曾因求學到美國德州達拉斯住了兩年。同樣來自台灣的同學們歡迎我的方式,是載著我在高速公路上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,到了中國城一個台灣人開的小餐館。坐定位,大家七嘴八舌地開始讚美著這兒有整個城市裡最道地的台灣口味,但話鋒一轉,他們聊起了峨嵋街的阿宗麵線、通化街的蚵仔煎、東區的粉圓、士林夜市的藥燉排骨及隨處可見的珍珠奶茶,我強烈地感受著他們發亮的眼神及升高的語調,我不禁莞爾,原來對家鄉的思念已被他們轉化成用各種味道來記憶著。這段單程就超過台北到新竹的距離,及一盤要價九塊美金的陽春排骨飯,都只是為了讓心感覺離「家」近一點。
對於從小到大唸書工作都在台北的我來說,台北是我的家,是一塊踩在上頭心會覺得踏實的土地。突然的時空轉換,周遭的事物儘管是如此地新鮮,是那麼地讓人好奇不已,但深夜的時候心底還是會有種淡淡的愁緒,我說不清楚那是什麼樣的感覺。在美國,同樣的Starbucks,請夥伴少加點香草糖漿的焦糖瑪奇朵,味道還是甜了一些;同樣的Subway,肉片與起司也沒有加熱與否的選擇;同樣的7-11,但別想在裡面找到香噴噴的茶葉蛋,更別期望11點之後還會有人對你喊歡迎光臨。我在一個似曾相識的城市生活著,但有時候又感到是那麼地陌生。
每個學期結束之後的假期,我喜歡在城市與城市之間旅行。我曾在芝加哥美術館因看到梵谷的「星夜」被震撼到無法言語,也曾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看著畢卡索「黃頭髮的女人」上清晰的簽名而傻笑到不能自己;我想起多年前還是大學生的我,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奧賽黃金印象特展看到雷諾瓦的「彈琴少女」、高更的「大溪地女人」、莫內的「巴黎蒙托各街」... 等等印象派大師畫作時的感動;以及幾年前另一次羅浮宮兩河流域珍藏展,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刻著楔形文字石版的激動。原來藝術品的價值是對心靈上的衝擊,從來就不分時地,而像把柔軟的刀子在心裡面悄悄地留下痕跡。
回到了台灣,我從事財務顧問的工作,因為一個特殊專案的關係,需要去泰國曼谷出差一個星期。在昏天暗地的緊湊行程中,客戶因感謝我們的辛勞,邀請我們去位於BAIYOKE SKY HOTEL 78樓的旋轉餐廳吃飯。六點是塞車的高峰,所以我們決定先搭乘捷運進入市中心。站在月台上看著電聯車緩緩駛入,在那一瞬間,我彷彿有種回到台北的錯覺,站在與台北捷運一模一樣的車廂裡搖搖晃晃,我的嘴角竟不自覺地上揚起來。最後輾轉來到這棟目前泰國最高的建築物裡,我們舉起了酒杯暫時將壓力拋在腦後,微醺的我望著窗外的天空,覺得不可思議地揉了揉眼睛,是國慶日那天在新光三越雲采餐廳裡所看見的絢爛煙火嗎?往下望去又怎會看見好似圓頂微微發亮的中正紀念堂?另一側,又彷若是淡水河在橋畔波光粼粼地閃耀著?我... 我怎麼已弄不清自己身在何方?
去年七月我到英國拜訪一個國小同班同學,因為她的碩士論文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中,所以在倫敦的大部分時間,我都一個人四處探險。倫敦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,地鐵與公車都十分便利,這令在台北已習慣以捷運為主、公車為輔,大量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我來說,覺得相當親切及熟悉。唯一讓我及當地留學生都略有怨言的是,所有運輸工具的票價都高的驚人,而在台北我們僅須用五分之一的金額,就可以享受同樣的服務。當時倫敦的天氣開始轉涼,某天我和我朋友找了一個晴朗的日子到海德公園散步,走累了我們就在草地鋪上塑膠長方巾躺著看書聊天,很恬適的一個午後,我們嬉笑著且拍下了許多開心的照片。但不知怎麼的,我腦海中突然浮現了在大安森林公園,曾有多少個晚上因為心情不好,低著頭在小徑走著而朋友安靜地在身旁聆聽及陪伴的畫面。也許要飛了大半個地球才發現,真正能讓心溫暖的不是太陽亦不是美景,而是身旁這份不變的友誼。
旅行是一種放鬆的方式,我們樂於被稱為是觀光客,我們驚豔於眼前所從未看見的景色,但事實上,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在別的地方找尋自己城市的影子。登上101觀景台所看見縮小版的台北,其實早已是整個世界的縮影,各國的美食、藝術、流行無一不有,而且更添加了台北獨特的味道-─豐富多元的變化及濃厚的人情味。旅行的意義不是你看見了什麼,而是你感受到了什麼。站在這世界最高樓的頂端,我覺得整個世界都映在我的眼簾。我在台北旅行著世界,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想起台北。台北不僅是我的家,因為我相信無論你從哪裡來到這個城市,都會感覺到-─其實你離家並不遠。
寫作原委:多久沒有在台北旅行?
2006年6月20日 星期二
我在台北旅行著世界,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想起台北
Posted by
小雨兒
at
上午10:40
4
comments
Labels: 第一屆臺北旅行文學獎徵文比賽, 散文
2006年4月1日 星期六
Coffee means Love (2)
台北 ( Earth 土 )
飛機劃破天際的那一刻,
離別的感傷才無法抑制地湧現。
閉上雙眼仍看見你紅著眼眶訴說過去種種,
伸出手卻無法為你擦去臉頰上滑落的淚。
你可以留住我,但選擇讓我走,
那心中為你勾勒的未來藍圖在漸漸成形著。
##CONTINUE##達拉斯 ( Fire 火 )
今年冬天下了一場持續十六個小時的罕見大雪,
被冰天雪地禁錮住的世界就像我們之間逐漸失溫的感情。
任憑我多麼努力地想用沸騰的心去融解那道冰牆,
但心力交瘁只換來凝結在空氣中的嘆息。
都怪我自己不願意去承認,
冷掉的咖啡是再也恢復不了當時的滋味。
芝加哥 ( Water 水 )
站在Sears Tower 頂端的落地窗前,
我被整座城市的金碧輝煌感動得不能言語。
彷彿就像是對你深深的思念,
然而文字卻淺薄地無法表達萬分之一。
原來濃郁的Espresso和著回憶入喉盡是苦澀,
獨飲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寂寞。
聖安東尼奧 ( Air 風 )
在River Walk兩旁的步道走著,
眼淚如同蜿蜒的河水在心底深處輕輕嗚咽。
那句你所說的「感覺淡了」在我腦海裡震耳欲聾,
原來幸福只不過是緩緩消逝在風中的咖啡蒸氣。
迷人的味道屬於曾經,
而曾經卻是永遠的痛。
Posted by
小雨兒
at
晚上11:24
1 comments
Coffee means Love (1)
敦南門市 ( Grow 成長 )
一種神秘的悸動撞擊了我的心,
那個力度讓我像是嬰兒般地踏不穩腳步。
在搖晃的世界裡我無法讓目光鎖定焦距,
只好試著去聆聽內心深處的聲音。
漸漸地眼前那個模糊的身影開始變得清晰,
原來這場天搖地動的主因是你。
##CONTINUE##三民門市 ( Roast 烘焙 )
店內的溫馨像是淡藍色的火焰,
正以緩和而不自覺地方式加熱心中剛剛萌芽的感情。
你的美令人不敢注視,
我感到暈眩及無法言語。
有種被征服的愉悅與膽怯,
我卻心醉神迷於這種淪陷。
建安門市 ( Brew 調煮 )
思念掏空了心的圍牆,
寂寞開始肆無忌憚地亂竄。
彷彿像過熱的水溫及過大的氣壓,
流過擣實太緊的粉。
胸口滲出了咖啡色的血液,
苦澀地令人無法入喉。
仁愛門市 ( Aroma 香味 )
像是經過了數個世紀的漫長等待,
你今天的一顰一笑與舉手投足對我來說都是驚喜。
那種自然流露孩子似地調皮表情令焦糖瑪奇朵的香甜失色,
那種毫不掩飾少女般地美麗自信令卡布奇諾的細緻折服。
你讓我終於能夠體會,
那種只能品嚐卻無法言喻的幸福味道。
Posted by
小雨兒
at
晚上10:07
0
comments